<form id="xdkgp"><meter id="xdkgp"></meter></form>

  • <dd id="xdkgp"><th id="xdkgp"><strong id="xdkgp"></strong></th></dd>

      <strike id="xdkgp"></strike>
    1. <ul id="xdkgp"></ul>
      1. 加載中...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團工會 > 網上黨課

        網上黨課

        十八大報告學習材料

        發(fā)布人:管理員 發(fā)布時間:發(fā)布時間:2014-04-08

         

        報告解讀一 :


        黨的十八大報告新思想新觀點新提法


        在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八大報告,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黨領導中國發(fā)展建設的經驗與啟示,勾畫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藍圖。報告中蘊含了哪些新意?有著什么樣的新新思想、新觀點,有著什么樣的新表述、新研判,又有著什么樣的新提法、新論斷?本文綜合新聞報道視點、專家代表意見、政策學者訪談,深入挖掘探求,并經過認真地匯兌和整理,主要內容如下。
         
        一、首次將“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科學發(fā)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必須把科學發(fā)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首次將“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十八大報告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表明科學發(fā)展觀成為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報告還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闡述。
        將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有利于全黨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對于把科學發(fā)展觀貫徹落實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意義重大而深遠。
        十八大報告中關于科學發(fā)展觀的表述很值得關注,明確提出將科學發(fā)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列。
        科學發(fā)展觀提出已近十年,在十七大上就被寫入黨章,但十八大首次將其明確作為指導思想提出,因此重要性和地位大大提升。十八大確立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把它作為指導思想,是十八大和十八大報告一個最大亮點。賦予科學發(fā)展觀這樣一個歷史地位,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策,是十八大的重大貢獻。
        報告最大的亮點和創(chuàng)新是將科學發(fā)展觀列入大會的主題,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列,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一個重大的創(chuàng)新問題。我們想繼續(xù)開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局面,就必須按照科學發(fā)展觀來指導。

        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新的闡述
        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內涵作了深刻闡述,同時指出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首次寫入黨的報告。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講話中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此次寫入黨的報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
        報告還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生態(tài)文明獨立成篇
        雖然十七大報告就提出生態(tài)文明,但是十八大報告把生態(tài)文明獨立成篇,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并列,這是一個亮點。報告還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建設美麗中國”。
        總體布局:由“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繼十七大報告之后,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tài)文明”,并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zhàn)略層面。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嚴峻形勢,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當前之所以要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才能保持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資源環(huán)境制約越來越凸顯,石油、鐵礦石等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另一方面環(huán)境污染嚴重,環(huán)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由此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fā)。此外,要意識到,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背后有體制政策、發(fā)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認識、自然觀方面的原因。

        四、全面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
        十八大報告確定的大會主題中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這與十七大主題中“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表述不同。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國發(fā)展階段的重大變化。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guī)劃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藍圖時提出的戰(zhàn)略構想。在上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已遙遙在望。這一次黨的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是對全世界的鄭重昭告,同時指明了未來五年非同尋常的歷史方位,及其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意義。

        五、首次提出“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報告還提出了“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充分體現了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六、強調發(fā)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
        十八大報告在“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論述中提出:“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們注意到,自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以來,我們黨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報告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
        強調“更公平”,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是將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明確信號。

        七、首次將“純潔性建設”列入黨建主線應對新挑戰(zhàn)
        十八大報告對黨的建設主線作了新概括。談到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時,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中國共產黨擔負著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形勢的發(fā)展、事業(yè)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執(zhí)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huán)境“四大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經受考驗、化解危險,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十八大報告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創(chuàng)新,有利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走過91年歷史、擁有逾82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在世情、國情、黨情出現巨大變化,面臨來自執(zhí)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huán)境的多重考驗下,表達出要高標準“從嚴治黨”的決心——這是黨十八大傳遞出的強烈訊息。
        報告首提“純潔性建設”,反映出新形勢下,黨對自身機體的健康問題如極少數黨員的“信仰危機”等,有非常清醒的體會和認識。十八大報告中最后一章用較大篇幅從八個方面闡述“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相較于五年前十七大報告提出“必須把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十八大報告在主線中增加了“純潔性建設”這個關鍵詞。
        將“純潔性”列為黨建的主線之一,對每個黨員的個體作出加強自我修養(yǎng)彰顯人格力量的具體要求,以及有關嚴格黨紀強力反腐的一些表述,都頗有現實針對性,是因應新形勢和新挑戰(zhàn)對黨建提出的新要求。
        加強黨的純潔性首先要嚴格流程:第一步,嚴格黨員培養(yǎng)、考核、發(fā)展各項程序;第二步,健全黨性黨風黨紀定期分析評估制度;最后一個步驟尤為重要,要嚴格黨內的考核評價機制,對不合格黨員要勸退、除名、開除黨籍。

        八、首次提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
        胡錦濤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年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的講話中,提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三不”,特別是“不折騰”,一時好評如潮。
        要堅持現有的正確的道路,而不走別的路。因為實踐證明,這條路找對了、走對了、走得越來越好,給國家和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既然是正確的路,當然不能偏離,要堅持走下去。之所以一再強調,還有現實針對性。盡管這條路對黨、國家、老百姓是好路,是正確的路,但也有人不這么想,所以黨在重要時刻不斷強調、不斷宣示是必要的。明確走什么路才能夠認清要辦什么事,如果在走什么路上動搖、恍惚、猶豫,那什么事都辦不成。

        九、首提“人類命運共同體” 倡導和平發(fā)展共同發(fā)展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
        報告中“包容互鑒”、“尊重發(fā)展道路多樣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等提法,在當今全球或地區(qū)危機背景下“發(fā)人深思”。“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無法帶來美好世界。”報告中的這句話有“很強的針對性”。
        中國同樣認識到,僅僅是資本的流動、物質的交易并不完全能夠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歸屬感,文明的對話、心靈的交流也是形成歸屬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每一種文明和發(fā)展模式都有自己獨到的地方,各國之間不應相互排斥,而應相互借鑒、相互啟發(fā),這樣才能實現人類的共同進步,才能構建起真正的和諧世界。

        十、決定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黨內民主邁向新高度
        十八大報告提出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這是首次正式作出該項涉及黨內民主機制的重要決定。
        這是繼十七大首次提出實行黨代會代表任期制后,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又一項重大完善措施。今后黨代會代表對黨的大政方針等都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出意見、建議。這將促使黨內民主向新的高度邁出堅實一步。
        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帶有根本性的組織制度,是黨內民主運行的體系保障。推進黨內民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經濟發(fā)展、文化進步、社會素質、文明程度等因素緊密相聯。黨代會代表提案制是任期制和黨代會常任制的延伸和保障,將提案工作列為黨代會重要組成部分,并建立相應的提案辦理和反饋機制,將極大促進落實黨代會代表的表達權、參與權、決策權、監(jiān)督權。提案制將是黨代會代表履職行權最廣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將激勵代表們更加認真履職,更加深入基層調研,充分反映黨員群眾利益訴求,從而提升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十一、用24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新概括
        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是在已有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的精簡,用貼近老百姓的精煉語言,表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此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進行了表述。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黨的十七大報告也重點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十八大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凝練,將過去較長的表述精簡為24個字。
        核心價值觀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
        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于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最新表述利于普通人理解。一個社會一定要有一個主流價值觀,支配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行為,如果沒有一個主流價值觀,這個社會肯定是病態(tài)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時,曾想做出概括,后來大家意見不是很一致,就沒有概括。濃縮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精煉,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轉化為行動。

        十二、首提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老有所養(yǎng):讓長者安享幸福晚年
        十八大報告首提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fā)展老齡服務事業(yè)和產業(yè),這是黨中央針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做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我國是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最為嚴峻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實現全覆蓋,現有制度保障水平偏低。另外,企業(yè)年金和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發(fā)展緩慢,長期照護保障制度還是空白,老齡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農村居民養(yǎng)老服務保障問題較突出。總體上說,距離“老有所養(yǎng)”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隨著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空巢、失能老人增多,養(yǎng)老已成為重要而迫切的民生問題。
        實現“老有所養(yǎng)”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頂層設計,加快探索構建長期照護保障制度,還要通過多種方式,為養(yǎng)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強大金融支持。
        此外,還必須加快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在有效加大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努力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構建老年人自我服務和家庭養(yǎng)老服務為基礎、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為主干、院舍養(yǎng)老服務為支撐、鄰里服務和志愿服務為補充的老齡服務體系。

        十三、“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提法有何新意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對報告中的這一論述,記者采訪了十八大代表和法學家。
        報告彰顯法治新高度發(fā)展新起點
        “報告對依法治國的論述,立意深遠,操作性強,彰顯出報告站在中國法治進程的歷史新高度、發(fā)展新起點上。”今天(8日)上午,聽完胡錦濤總書記作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長盧希如此評價。
        “報告內容豐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報告第五部分,用一個專題,以較大篇幅論述了依法治國方略。報告號召全黨特別是全國各級領導干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這在以往黨的歷次報告中是沒有的。報告同時提出,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表明了執(zhí)政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鮮明態(tài)度和堅定決心。”盧希說。
        盧希認為,報告關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論述要求明確、立意深遠、操作性強。她說,法治思維強調思想轉變,突出黨對法治的理念態(tài)度,在思想層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法治方式是行為準則,在操作執(zhí)行層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梢哉f,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從思想和工作兩個層面為實現依法治國指明了具體路徑。
        此外,十八大報告還有多處論述涉及提高全民法治意識、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完善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等,多處強調確保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等。盧希說,這些都將影響中國法治未來的進程和走向。
        “作為一名檢察官,我深感司法工作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將會承擔更加重要的作用,履行更加重大的職責,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談及貫徹落實報告精神,盧希說,下一步,將努力吃透精神,找準定位,抓住重點,服務大局,扎扎實實做好各項檢察工作。
        對于保持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穩(wěn)定意義重大
        “法治浩蕩,不可阻擋。執(zhí)政黨第一次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寫入行動指南,無疑將影響未來五年乃至更為久遠的國家命運,對于保持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穩(wěn)定意義重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姜明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多年來,姜明安一直通過不同渠道呼吁,各級官員要樹立法治思維,以法治的眼光看待一切;各級政府要以法治的方式治國理政,以法治的方式定分止爭。
        “當下中國社會矛盾突出,消弭沖突亟待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但實踐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員習慣于依靠權力發(fā)號施令,甚至把個人權威凌駕于法律之上,導致矛盾高發(fā)多發(fā),極大地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姜明安說,十八大向全黨提出這一要求,對于化解社會矛盾、保持國家長治久安、保證國家發(fā)展方向、促進國家繁榮穩(wěn)定意義重大;對于推進依法治國、將一切組織的運行納入法治軌道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當然,法治思維的形成需要法治權威的樹立,權威來自何處?關鍵是違法能否得到追究。除了違法必究外,我們特別需要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影響各級黨政官員。”姜明安說。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法治小康”不可或缺
        “我上午一直在通過電視收看十八大現場直播,總書記報告中關于依法治國的論述令人振奮。”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莫紀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日益增長的需求,建設“法治小康”,這既是小康社會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其重要保障。
        收看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后,莫紀宏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應該體現在各個層次,法治亦當如此。執(zhí)政黨需要回應人民群眾的期待,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不斷增長的需求,保障他們合法正當的權益,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及時給予有效救濟。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小康社會。
        莫紀宏進一步分析認為,建設“法治小康”需要從四個方面著手:首先,要依憲治國,這是“法治小康”的基本標準,也是重要標志。十八大報告再次闡述了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而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依憲執(zhí)政。“法治小康”的最大要素是憲法的至高無上,任何黨派、政治團體、利益群體都不能凌駕于憲法之上。要樹立憲法至上的觀念,樹立憲法權威,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保證憲法在全社會的貫徹實施。對此,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全國人大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也明確提到這一點。第二,要維護法治統(tǒng)一,解決上位法與下位法不統(tǒng)一、法律法規(guī)與憲法不統(tǒng)一的矛盾,維護憲法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第三,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拓展法治功能。第四,營造法治氛圍,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使全體公民習慣于法治思維,習慣于用法治方式消弭社會沖突,化解社會矛盾。

        十四、對于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十八大代表張秀隆:全面協調可持續(xù),這五個方面缺一不可。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中國奇跡”,如果其他幾個方面跟不上,特別是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跟不上,就會造成短板效應,制約發(fā)展。
        十八大代表繆瑞林: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符合中國現實國情,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
        十八大代表畢世華:“全面小康”就是豐衣足食、家家都在好房子里住、經濟收入來源渠道多、有良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有多余的錢投入基礎設施建設。
        十八大代表李靜:十八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讓我們感到無比振奮。經濟發(fā)展固然重要,但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更是每一位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
        十八大代表楊振超:科學發(fā)展的過程,始終伴隨對長期利益和短期收益、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內涵、資源約束和發(fā)展沖動等“矛盾”的取舍決斷。實踐證明,只要堅持科學發(fā)展不動搖,頂得住壓力,才能變阻力為動力,才能開拓新的空間。
        十八大代表俞峰:文化創(chuàng)造必須立足于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包括了他們既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的消費者和享受者。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讓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進而通過文化的力量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十八大代表張陳慧:“三個自信”簡潔精練,詞約而意豐。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我覺得這一論述讓我們更加有底氣。我們堅信,只要堅持走正確的道路,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能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老百姓的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報告解讀二:


        兩個“翻一番”意味著什么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張旭東、韓潔)針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這兩個指標同步提出,重若千鈞,內涵豐富,不僅引起與會代表熱烈討論,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個是經濟總量指標,一個是人民生活指標,指標設定以2010年為基期,這兩個指標的指導性、方向性更加鮮明,尤其是將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標寫入黨代會報告,分量更重,彰顯出今后我們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本世紀頭20年我國發(fā)展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提出的宏偉目標。目前距離2020年還有8年時間。胡鞍鋼表示:“這兩個目標的時間段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后10年,目前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無疑更具現實意義和操作性,必將激發(fā)起我們奮進的力量。”
        翻閱前十年的兩次黨代會報告,從十六大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難發(fā)現,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在不斷發(fā)展、完善,目標更高,標準更嚴。
        雙指標同步提出,體現了明確的政策導向。“這說明我們不是一味追求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而是下決心更加重視居民收入的提高。這也意味著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掛鉤,廣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經濟發(fā)展帶來的財富收益。”十八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說。
        “從這兩個翻一番的指標看,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也充分考慮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標設定合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
        “僅從速度上看,其實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李揚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要實現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只要經濟年均增速達到6.9%左右就可實現GDP翻一番目標,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要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對經濟發(fā)展要求會更高一些,粗略測算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從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看,十六大以來,年均經濟增速超過10%;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8.1%,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這向外界傳遞出未來中國更加重視經濟發(fā)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號。”李揚說。
        值得指出的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來看,中國未來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實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經濟體中仍會保持“一枝獨秀”的態(tài)勢。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雖不高,但其著力點在于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十二五”規(guī)劃中已將年均經濟增速預期指標設定為7%,將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增長預期指標提升至7%以上。“事實上,這兩個指標也已綜合考慮‘十二五’規(guī)劃安排,并互相吻合。”胡鞍鋼說。
        十八大報告在提出兩個指標的同時,也將更多筆墨放在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將生態(tài)文明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之中,這向外界傳遞出中國未來發(fā)展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更大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決心。
        “這兩個翻一番指標和其他指標,構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的一個有機整體,總體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勾勒出一個幸福中國的美好圖景。”十八大代表、山東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說。



        報告解讀三:


        十八大新華時評:“五位一體”彰顯執(zhí)政新境界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從而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階段,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后,強調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發(fā)展為“五位一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這一發(fā)展,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開著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極大諷刺。”當前我國發(fā)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經濟發(fā)展的資源環(huán)境壓力加大,由環(huán)境惡化引發(fā)的種種污染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影響社會和諧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以污染環(huán)境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沒有前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這一發(fā)展,體現了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要求。“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生態(tài)文明是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內涵之一,尊重自然規(guī)律,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才有保障,經濟社會發(fā)展才能持續(xù)。
        這一發(fā)展,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提高。從改革開放初期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現在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們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豐富治國理政實踐,執(zhí)政能力不斷提高。
        這一發(fā)展,宣示了中國邁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征程。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民生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將對世界生態(tài)文明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我們有理由相信,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思想,一定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具魅力和感召力,一定會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更加光明。



        報告解讀四:


        三個倡導塑造時代精神氣質

         
        【閱讀提示】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
        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
         

        國家 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當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為世界矚目,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匯聚、升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成為共同追求。
        價值觀是人們心中的深層信念系統(tǒng),核心價值觀能否與時俱進,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十八大報告提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浙江寧波市委常委、鄞州區(qū)委書記陳偉俊代表認為,三個方面的倡導,體現了國家層面、制度層面、公民道德層面的價值取向,涵蓋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很好的指引。浙江日報記者俞佳友代表說,“共識”產生“合力”,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然需要最大可能的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獲得共識的基本路徑就是能夠將偉大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內化為人們內心的“價值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后,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討論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這次在十八大報告的文化強國建設中專門提出,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雖然只是四個詞,卻兼容并包。”國務院參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星亮說。
        何星亮認為,對“富強”的追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既有當代的價值,更有傳統(tǒng)的價值。“民主”、“文明”,同樣是中華民族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和諧”則綜合了傳統(tǒng)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當代價值。這些特點在其他兩組詞匯中也有所體現,顯示出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核心價值觀與我們的事業(yè)緊密相連。俞佳友代表認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格局有機聯系。比如“富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方面,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是體現了對于這個“價值”的追求。同時,“民主”、“文明”、“和諧”這些理念與幾大建設不是簡單對應,而是體現了融合、貫通的意味,體現了思想認識與社會實踐的辯證關系。
        俞佳友說,“價值觀只有通過各種方式灌輸和傳遞給個人,內化為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意識,外化為群體和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最終才能產生凝聚力。”


        社會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回望30多年前,改革開放給“板結化”的社會以松動的空間,激發(fā)出社會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為始,一個又一個傳奇在中國大地不斷生長。
        10年來,社會建設從提出到完善,成為“五位一體”格局的重要一環(huán)。與此同時,社會轉型期的各類矛盾與問題也紛至沓來。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社會對“共識”的需要顯得尤為迫切。
        中科院院士劉叢強代表說,“如果沒有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證國家的富強、和諧,也不能保障個人的敬業(yè)、誠信。”
        社會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自充分的空間和自由。
        “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中國的改革始自對“自由”的尊重,從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從對于人民權益的保護,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對于自由的保障,讓整個社會和人的創(chuàng)造力、活力真正迸發(fā)了出來。
        有人說,平等是對普遍自由的一種維護。
        劉叢強認為,今天所講的平等,已經不是生產力極其低下、物質生活極其貧乏的原始社會那種平等,而是社會生產力極大發(fā)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道德境界極大提高基礎上的平等,是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的那種平等,是構成法律基石意義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來保證的平等,這個意義上的平等當然是社會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有著31年法院工作經歷的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楊霞代表看來,公正和法治體現了對當今社會訴求的回應。
        楊霞說,當前,我國發(fā)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戰(zhàn)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重疊交織,面臨的矛盾和問題較之以往更加復雜、更加突出,統(tǒng)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不斷加大,這也使社會公正問題更加現實地擺在了我們面前。
        公正、法治的價值同樣體現在了報告對于各項建設的部署當中。在十八大報告的其它章節(jié),專門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提出要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這些都是對公正的最好詮釋”,楊霞說。


        公民 愛國 敬業(yè) 誠信 友善


        價值觀最基本的主體還是個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認為,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的主體,既包括政黨和國家,也包括廣大人民群眾,但最主要的主體應是個人,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黨委書記杜彩霞代表說,“三個倡導”對我們要宣傳什么、弘揚什么給予了清楚、全面、正面的回答,既有針對性又立足長遠??梢哉f,標桿樹立了起來。“三個倡導”,涉及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次,個人是基礎,社會要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李慎明說,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統(tǒng)領,并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全部和始終。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芳代表認為,“三個倡導”,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是對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具體注釋,其中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其它兩個“倡導”的基礎,是作為公民應該踐行的道德規(guī)范。作為中國人,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有國才有家,國強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樂。
        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隊隊長孔祥瑞代表,是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和“感動中國”人物。他說,“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8個字對我們每個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于所從事職業(yè)的尊重代表著一種對于個人價值的追求,愛自己的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崗位上,干好本職工作,才可能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也為自己創(chuàng)造未來。正是因為熱愛,才能做到奉獻。
        “人與人之間應該倡導一種愛的循環(huán)。”孔祥瑞說。他所在的團隊強調愛職工、愛企業(yè);隊長愛員工、員工愛隊長、員工愛企業(yè)、企業(yè)愛國家。這種愛的循環(huán)能夠拉近人的心,產生無窮的動力,正是倡導友善的一種體現。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侯晶晶代表說,“友善”是最緊密涉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業(yè)等職業(yè)道德那樣指向特定的成人群體,而是一個各級各類學校都可以也應該重視的無涉年齡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基礎性的價值觀。
        “全面準確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踐行的根本前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停留在說的階段,現在就要做起來”,李慎明說。

         

         

        分享到:
        智慧校園綜合平臺
        優(yōu)教班班通
        校訊通
        FTP
        校園辦公系統(tǒng)
        鄭州教育·文明博客
        鄭州市教育數字圖書館
        文明網
        教育信息網
        版權所有 ? 鄭州102高級中學版權所有 辦公室:0371-56571786 0371-56571787 教務處:0371-56571715 0371-56571716 數字地圖
        地址:鄭州市隴海中路36號 郵編:450052 豫ICP備2020036059號-1 技術支持:羿??萍?/a>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AV天堂久久堂AV色综合,av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一级一交一乱视频 亚洲人成久久环射
        <form id="xdkgp"><meter id="xdkgp"></meter></form>

      2. <dd id="xdkgp"><th id="xdkgp"><strong id="xdkgp"></strong></th></dd>

          <strike id="xdkgp"></strike>
        1. <ul id="xdkgp"></ul>